普照禪師塔位于望海樓東側(cè),明萬歷二年建。六角形磚石結(jié)構(gòu),由塔基、塔身、五層密檐和塔剎組成。塔基須彌座,石砌,塔身六角磚砌,磚雕斗拱塔檐,轉(zhuǎn)角處雕出塔幢。塔前有兩通碑,記載著萬松寺的環(huán)境和歷史。一通為清康熙三十二年中秋智樸所撰“普照大師行實碑”;一通為道光十六年(1836)所立“重立宗派碑”又稱“承先啟后碑”。1992年5月16日,薊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26
2018
/
02
由上下三臺院組成,面積13200平方米,可以同時容納一萬人在這里開展大型展演活動。所以我們又稱這里為文化展演廣場。每逢盤山有大型的集會、大型慶典等活動時,我們都安排在這里舉行。如2012年召開的盤山開放三十周年大型慶?;顒樱荒暌欢鹊谋P山廟會、盤山山岳登山大賽開幕式,以及漁陽金秋旅游節(jié)開幕式等。盤山管理局組織的大型乾隆登盤山表演活動也都在這里舉行。
26
2018
/
02
寺前兩旁各有棵高大挺拔的銀杏樹,如同威武的護寺衛(wèi)士,屹立于天成寺庭院兩側(cè)。銀杏樹又名白果樹、公孫樹、鴨腳樹,世界稱其為中國樹。起源于古生代,經(jīng)歷了第四紀冰期后,僅存于我國,對古生物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,素有“活化石”的美稱。這兩棵銀杏樹均高25米,干圍3.1米,已有800多歲的高齡,但還只是“兒童樹”。此種樹究竟能活多少年至今還是個謎。1993年,天津電視臺報道:山東曲阜有兩棵銀杏樹,至今已有四
26
2018
/
02
萬松寺石塔林擁有九十九座寶塔。塔林依山傍寺,渾然挺拔,景象莊嚴,規(guī)模宏大,是厚重人文景觀點睛之筆,普度眾生之圣地。萬松寺的塔林除“太平禪師塔”外其它大部分塔原來都分建在盤山各寺院處,由于山洪的沖擊及歷史原因破壞極大,塔基和塔身的各部分被散落在盤山的各個角落里。2006年,盤山管理局耗費大量的人力、物力漫山遍野找回塔的殘部并集中在萬松寺前恢復,經(jīng)過補修新建共有石塔九十九座。這些塔呈方形,六角形或喇嘛
26
2018
/
02
這塊巨石,歷經(jīng)風雨侵蝕,形成了上寬下窄,恰似元寶,所以得名“元寶石”,可謂是盤山的鎮(zhèn)山之寶。上面鐫刻的“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”,這是古密云一位叫寧瑃的舉人留下來的。他來到盤山被其獨特的景觀吸引,于是引用了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《蘭亭序》中的“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”一句。他想“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”不能形容盤山,所以改為“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”。右下方為傅增湘老先生所留下來的石刻。他曾三游盤山
26
2018
/
02
這里是盤山“奧穴”區(qū),嶙峋參差的巨石疊疊堆垛,石上有瀑布沿嵯峨巨石噴薄而下,有如滾雪,因而得名。東漢末年,公元207年,魏武帝曹操,北伐烏桓時,見這里萬木參天,秀峰巍峨,澗有飛瀑奔騰咆哮,沿石海滾滾而下,如冰花雪滾,恰與其氣壯山河的魏骨英風產(chǎn)生共鳴,于是揮毫疾書“袞雪”二字,刻于石壁。后因洪水瀑谷,遺跡不存,今又補刻,以再現(xiàn)舊日風光。滾雪的“袞”為什么沒有三點水呢,左側(cè)的瀑布代替了三點水。對此有人
26
2018
/
02